今天經過重慶北路家樂福附近,看到一座嶄新的18-19世紀英國風格的建築物,讓人不禁有點穿越感,想去貝克街逛逛,問問福爾摩斯與華生在《歸來記》之後的冒險故事。
 
 
奇妙的是這棟建築物,很低調。走到門口才看到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的牌匾
 
紀念的是日治台灣時期,台灣社會為爭取自身權益的一些抗爭活動。
 
 
建築物內部是歐式古典風格很適合拍照。
 
逛完了以後,總結一樓主要展的自然是這時期的主題,還有展日治時期的建築材料。以及這棟建築物的歷史。
 
二樓則是展出日治時期台灣在音樂創作與繪畫藝術方面的文化成就。
 
 
 
 
這樣的走廊,似乎帶領我們走到那個年代,藍色的布是廁所,那裏有很別緻的廁所喔!!
 
相關文獻書籍展出
 
 
這有體感感應裝置,在感應區可以用手指當滑鼠,點唱盤聽日治時期的台語歌曲。 有白牡丹 望春風等等老歌。
 
 
日治時期常見的建築材料
 
 
 
 
 
 
 
新文化運動的主展區
 
 
 
 
 
 
 
 
 
 
 
 
 
 
 
 
當時關押這些抗爭者的留置場設施已改為光雕裝置藝術,還有這些歷史人物寫的文章詩詞會浮現出來。
 
 
 
二樓則是展出大覺醒時代  講的是這時期社會意識的覺醒之外,還有音樂  繪畫  戲劇等藝術的文化成就的覺醒。
 
 
 
 
g社會意識覺醒的一些展出品
 
 
 
新戲劇文化成就的部分
 
 
這些在台灣生活的本土與日本畫家,後來一起合作發展出台陽美術協會,這個歷史悠久的美術團體。
 
 
音樂創作方面展出,例如鄧雨賢 周添旺 等名詞曲家與歌手的作品,不僅是漢文的,日文的唱盤都有,不過沒有讓人聽的樣子。
 
 
 
 
(另外在西門町原西本願寺鐘樓旁,台灣文獻協會旁邊的建築群,也有同性質的台語歌像雪梅思君 桃花泣血記等知名1930年代台語歌展品的展出,那邊會有機器播放音樂。)
 
 
 
繪畫方面,則展出知名畫家如陳進 李梅樹 陳澄波 鄧南光等知名畫家的複製作品。
 
 
 
 
 
 
在當時日治時期的人材養成環境與教育背景下,畫家的主要出路,不是到學校教美術,就是要到日本進修,參加帝展獲得名聲,才能獲得社會肯定,不然就要到中國或外國發展謀生。

 
 
 
 
 
 
 
 
 
 
 
 
 
 
 
 
 
下樓後還有播放歷史影片的空間

 
 
 
 

arrow
arrow

    麵條Manta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