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剛好拿到《貓》電影版首映會的票券,巧的是拿到那天剛好是2小時候開演,便一路前往大直美麗華影城。

 

 

進電影院前還先買了食物進去。不過卻忘了這家電影院的特色是開演前幾分鐘,電影院現場還有工作人員小哥會問在場的客人,有沒有想買飲料與食物。

購買後他們可以送到座位上。這是一個別家電影院見不到的服務項目。不過似乎好像也是故老傳說中台灣老戲院常見的場景。

接著魚貫入場來參加首映會的觀眾,看起來形形色色,魚貫地入場。有的是像我一樣的上班族,下班後按部就班地趕來,身上還穿著上班時的服裝。有的看起來還像是大學生。

還有一些看來像是這附近的社區居民街坊鄰居,行步緩慢的老人、婦女與可愛的兒童,扶老攜幼地,前來參加這場首映會。

 

一開演便看到華麗的歌舞音樂劇表演,聽說這是從1981年一直熱門到現在的百老匯戲碼。這次翻成電影版網路上評價多是看不習慣,這位導演湯姆霍伯的詮釋方式。1

更有覺得這是恐怖片的。當然這是事後看到的。不然我大概不會踏進電影院去看這部片。

 

平心而論,導演將歌舞音樂劇放在大螢幕上演出,是一件很創新的事情。有一個評論是認為這比不上真正歌舞音樂劇演員的眼神,會跟台下的觀眾交流互動這部分。不過我想會這樣評論的人大概是不習慣在大螢幕上左右轉動自己的眼球去看。

不論原著場景或電影有很多場景,是全部演員一起快速動作,模仿貓兒跳來跳去,穿梭全場的跳舞表演。應該很多人在電影大螢幕上會看不習慣這樣紛亂而華麗的畫面,眼球要跟著一直轉動,才會看到所有演員的表現。

 

看電影的過程中有很多幕場景都讓我覺得:導演設計演員與螢幕前觀眾眼神交流的部分做得還不錯。眼球略為左右轉動一下,就會看到螢幕上的演員與姿態彷彿是算好與螢幕前觀眾視線相接的角度。

 

整部電影最有趣的是運用數位化技術,將人體貼上貓毛的動畫,看起來就像毛不多的貓,當他們站起來正面就像是正常貓兒的肚子,一整塊光滑滑的貓腹,甚至沒有貓的生殖器官與乳頭。看來像是漫畫裡的貓,省筆具現化的表現方式。

有論者說會不太太性感了?其實有養過貓、狗、鼠的都知道小動物的肚子都差不多是那個樣。

 

最有趣的是所有演員都毛頭毛腦,貓頭上的耳朵還會不時地動,尾巴也會不規律地搖來搖去。這點就有點不合貓性。不過這個我沒有太仔細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比較一下。

 

關於貓的動作敏捷以及姿態多變,真的就是這些演員的演戲功力了,他們本身大概有練過多種舞蹈,可以將貓的各種姿態表現出來,而且每隻貓像是胖的貓、瘦的貓,都能因應牠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做出表現。

不過這畢竟是一片以娛樂為主,看了歡樂就好的歡樂歌舞音樂劇。建議大家抱著觀賞華麗的舞蹈、好聽的配樂,看看帥貓美貓的心情輕鬆看就好。

 

劇情就別太認真了。劇情有點像十八世紀有名的劇作家與政治家,參與威瑪共和的那個歌德,那時代的人所寫的東西,主要架構差不多是天使與惡魔的對抗,發生一切都很虛幻的事件後,最後惡魔被幹掉了,世間恢復寧靜和平。(這方面小弟涉略較少,只看過少量歌德的作品。)

 

不過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說《貓Cat's》的音樂劇,最早是名歌劇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韋伯(以前他的團隊曾來過台灣演出),依據美國詩人 T·S·艾略特 (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的一本詩集

老負鼠的貓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1939年) ,所編寫的曲子與劇情。所以應該是有點西方歌劇依據詩體或詩歌體編成歌劇的傳承。

 

最早音樂劇全劇是將都市裡各式各樣看的到的喵星人與牠的生活,就由音樂與戲劇演出的讓大家覺得歡樂的歡樂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T%C2%B7S%C2%B7%E8%89%BE%E7%95%A5%E7%89%B9

 

還有一點就是喜歡看獸人與貓耳控的人,這部電影真的值得一推。那個動畫將人變成喵星人的效果,真的太有趣了。

 (讓人想請最近某部以獸耳控摔角手與獸人為主題的動畫: https://ani.gamer.com.tw/animeVideo.php?sn=13865 )

 

不管演員作什麼動作或表演,驚訝、感嘆、開心、哀傷,貓耳與尾巴都會動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麵條Mantaul 的頭像
    麵條Mantaul

    麵條Mantaul的台灣日常

    麵條Manta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